学院动态

  • 11月11日上午,学院开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 深化依法治校专题学习。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全体成员、全体党支部书记、辅导员、系部主任参加会议,学院党委书记吴青玲主持会议。学习会紧扣“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教育治理现代化”主题,传达了教育系统“八五”普法规划核心精神,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的实践要求。全体人员认真学习了《常州大学章程》,学校持续完善以章程为核心的规章制度体系,开展章程修订工作,推动构建以章程为核心的规章制度体系,全面梳理校级规章制度并推动“废改立释”工作,搭建起学校规章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进一步落实“依法治教、依法办学、依法治校”要求,提升学校法治工作水平。尤其在制度执行层面,学校持续健全师生权益保护救济机制,对教师、学生的处理处分决定全面实施合法性前置审查,将合法性审查制度贯穿办学治校各环节。参会人员纷纷表示,将以此次学习为契机,切实把法治思维转化为履职尽责的行动自觉,为学院构建法治化治理体系、培养德法兼修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基础。会上就学院《2025年教职工考核实施细则(讨论稿)》、《教师绩效计算办法(讨论稿)》
  • 为充分挖掘王诤将军红色文化精神的时代价值,切实将红色基因融入学院思政教育全过程,11月11日上午,学院召开王诤将军红色文化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研讨会,专题研究学院团学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学院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全体党支部书记、辅导员、系部主任等参加会议,党委书记吴青玲主持会议。研讨环节,各位辅导员结合一线学生工作实际轮流发言,认真探讨王诤将军红色文化精神融入学生课堂教育、创新实践、文化建设等方面的思路和举措。各系部主任和党支部书记聚焦课程思政建设,结合专业特色分享实践思路,例如可在《通信原理》等专业课程中,融入王诤将军在革命战争年代研发通信设备、搭建通信网络的历史案例,引导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传承艰苦奋斗、攻坚克难的红色精神。党委副书记韩福东表示,在学生工作开展中,要紧密围绕课堂、实践、文化建设、师资保障、党建品牌建设等方面,认真思考如何将王诤将军红色文化精神内核融入思政教育。他强调,要推动红色精神与专业学习深度耦合,引导学生将王诤将军红色文化精神内核转化为深耕专业、服务社会的实际行动。院长陆生礼着重强调“落实”的核心要义。他指出,思政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方案设计层面,落实是关键
  • 为落实质量管理与评估中心工作部署,全面掌握研究生学习生活动态,持续强化教学管理、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2025年11月5日上午,我院在西太湖校区立功楼402报告厅召开本学期研究生期中恳谈会。研究生督导杨长春、学院党委书记吴青玲、副院长徐权、研究生辅导员姜陈波、研究生教学秘书周婷及各年级研究生代表参加会议,徐权主持会议。徐权向大家介绍了参加恳谈会的各位老师,并简单说明了此次恳谈会的流程。各班级代表结合自身科研攻关、课程学习、生活保障等实际情况,围绕实验设备优化、就业指导服务等方面积极发言,客观反映存在的困难并提出建议。吴青玲对研究生代表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解答,表示将梳理相关建议,在后续工作中做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力求给同学们一个满意的答复。杨长春做总结讲话,他对同学们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研究生要找到自己学习的目标,科学规划学术道路与未来发展方向;二是研究生要形成自己的特色深耕专业,锤炼优势,筑牢就业核心竞争力;三是研究生要增强攻坚意识,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本次期中恳谈会搭建了学院与研究生高效沟通的平台,不仅让学院精准掌握了本学期研究生的学习生活状况与核心诉求,更拉近了师生距离、凝聚了育
  • 10月31日至11月2日,由常州大学主办,江苏理工学院、常州工学院、东北大学学报编辑部协办,东北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创办的“第十八届复杂系统及未来技术与应用国际研讨会(IWCFTA 2025) ”在常州举行。会议由常州大学王诤微电子学院包伯成教授团队具体筹办。欧洲科学院院士、大会荣誉主席、香港城市大学陈关荣教授,大会荣誉主席东北大学朱志良教授,山东理工大学校长李玉霞教授,大会特邀报告专家香港城市大学Chi K. Michael Tse教授、奥克兰大学Neil G. R. Broderick教授、华中科技大学曾志刚教授、南方科技大学王中锐教授等嘉宾出席了本次会议。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王光义教授、山东大学刘树堂教授、中南大学孙克辉教授等13位专委会委员共同参会。协办单位江苏理工学院人事处处长俞洋教授,常州工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院长毛国勇教授参加会议。常州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陈海群教授出席会议,大会组织委员会主席包伯成教授、报告嘉宾陈墨教授,学院党政负责人参加会议。本次会议吸引了来自国内外89所高校和科研单位的近300位专家学者和在校研究生,其中包括15所985高校以及59所211院校,充分彰显了
  • 2025年10月31日—11月3日备受青年群体关注的第十九届“挑战杯”中国移动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在南京大学(仙林校区)盛大开幕。本届“人工智能+”专项赛参赛作品达1.8万件,共有643件作品参加 “人工智能+”专项赛终审决赛,经过激烈角逐,我院参赛项目《高精度晶圆瑕疵智能速检系统》项目团队荣获国赛一等奖! 在筹备赛事的过程中,学校团委、学院党政领导高度重视,指导老师李晟、韩福东、殷嘉蔓多次召开项目推进会,反复指导、不断打磨作品,为项目提供充分帮助与支持。团队成员谷媛媛、朱雅文、唐鹏、唐箭、邓欣宜、王鹤逸、耿金润、屠浩、郭晚秋、孙昊成合作密切,认真打磨项目,积极备赛,取得了优秀成绩。 学院始终将创新创业教育置于重要位置,致力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成效显著,学生们在各类学科竞赛中频频斩获殊荣。本次挑战杯赛事紧扣“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主题,成功鼓舞并驱动了众多青年学子,通过广泛参与社会实践和深入社会观察,不断深化对国情社情的认知,有效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培育了创业精神。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