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子学院人才招聘

   发布时间: 2023-03-29    访问次数: 3971


常州大学坐落于经济繁荣、人文荟萃的江南历史文化名城——江苏常州,是江苏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及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共建的省属全日制本科院校,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建设高校,以及江苏省教育厅与常州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学校现有教职工2450 余人,其中高级职称769人。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双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千人计划人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国家级人才项目获得 20 余人;江苏省双创人才“333 工 程特聘教授320 余人,省级科研和教学团队 10 余个。学校连续多年被评为“江苏省师资队伍建设先进高校”和“江苏省教育人才工作先进单位”。

微电子与控制工程学院现有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物联网工程、自动化、集成电路与集成系统5个本科专业,教职员工总人数为110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36,博士生导师4;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2人荣获六大人才高峰项目、4人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3人为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7人为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23名教师具有海外研修经历。

学院注重学科建设,学科方向覆盖电路与系统、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物理电子学、计算机视觉与机器学习、石化智能软件与系统、数据挖掘与知识工程、智能感知与移动互联、人机交互与智能系统等知识领域。五年来,本学科教师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300余项,总经费累计超过3600万元,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近20项,总经费达600余万元;省部级科研项目近20项,总经费累计达400余万元。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其中ESI数据库热点论文3篇、高被引论文19篇。

招聘专业:


学科专业

领军人才/学历

数量

备注

电子科学与技术

领军/拔尖/急需人才

1

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科学与技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等相关专业均可

博士/博士后

3

集成电路

领军/拔尖/急需人才

2

微电子学、固体电子学、集成电路等相关专业均可

博士/博士后

4

控制科学与工程

领军/拔尖/急需人才

1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仪器科学与技术等相关专业均可

博士/博士后

2

电子信息工程

领军/拔尖/急需人才

1

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磁场与无线技术等相关专业均可

博士/博士后

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领军/拔尖/急需人才

1

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等相关专业均可

博士/博士后

3


具体人才待遇:


岗位类型

类别

安家费(万元)

科研启动费(万元)

薪资

理工类

人文类

杰出和

领军人才

A

一人一议

B

C

拔尖人才

 

100-150

100-150

30-50

满足上一层次教学科研水平可申请年薪

优秀师资

A

80-100

50

20

3年科研业绩满足我校岗位聘任条件的,薪酬待遇参照执行

B

60-80

20

10

C

40-60

10

6

D

20-40

师资博士后

 

年薪30万起+学院、团队配套

急需人才

 

一人一议


岗位类型说明:

杰出和领军人才A为国际著名学者顶尖杰出人才,在本学科领域享有国际公认的学术声望和学术影响力;B为在国内外本学科领域享有较高的学术声望和学术影响力,为所在专业领域的著名学者,已取得卓越的学术成就;C为青年领军人才,在国内外本学科领域具有重要的学术影响力,已取得的学术成就。

拔尖人才在本学科领域具有良好的学术影响力,为所在专业领域的知名学者或学科带头人,已取得较高的学术成就。

优秀师资A类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授,年龄一般在45周岁以下,有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非青年基金)的经历;B类为具有博士学位的副教授,年龄一般在35周岁以下,有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非青年基金)的经历;C类为世界排名前200位高校或最新学科评估A-及以上学科的博士研究生D类具有博士学位

师资博士后:具有博士学位,获得博士学位时间一般不超过2年。

急需人才符合学校重大事业发展急需的各类人才。


应聘方法:请填写《常州大学引进人才信息登记表》后,将应聘材料电子版发送至邮箱slxy@cczu.edu.cn;

邮件主题命名为:应聘学科专业+姓名+毕业院校;

联系人:杨老师,蒋老师;

电话:0519-86330301

常州大学引进人才信息登记表.docx


联系我们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滆湖中路21号
   常州大学逸夫楼

邮编:213164

电话:0519-86330284     院长信箱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4-2020 常州大学微电子与控制工程学院